中學公民教育:多元化的校本實踐![]() | 青少年成長的價值教育![]() | 質性研究![]() | |||
焦點團體訪談![]() | 當代社會學理論 精簡本![]() | 拉克勞與穆芙![]() | |||
西洋社會思想史(修訂三版)![]() | 後殖民誌![]() | 教育樂章![]() |
▲簡偉儒被教練團視為此次中華男籃後場活棋。(圖/記者魏立信攝)
記者杜奕君/台北報導
攤開本屆中華男籃挑戰盃名單,金酒後衛簡偉儒的入選令人驚艷,總教練在瓊斯盃後選擇補強這位年輕後場,著眼點就是在其強大「功能性」。閻總表示,「偉儒有穩定外線,又能兼打控球,是後場的活棋角色。」至於簡偉儒則說,「入選獲得肯定很開心,我能做的就是把握機會,把所有會的東西都展現出來。」
身為SBL 2年級生,簡偉儒在場上總給人較為斯文、缺少些霸氣的感覺,也讓很多人忘了他從高中時代就是備受期待的後衛指標,身高185公分擁有不錯外線手感,甚至能夠兼打控球,也讓他在當時成為U19世青國手一員,獲得與世界好手一較高下機會。
但至此之後,除2015年瓊斯盃入選中華白隊外,簡偉儒再沒有獲得國家隊入選肯定,直到此次挑戰盃名單公布,他首度成為正式國家男籃一隊成員。
談到此次入選,簡偉儒笑說,「從世青之後,再次入選好像真的有點久!很謝謝教練團對我的肯定,畢竟我是瓊斯盃後才加入集訓,拚到名單公布這一刻,真的很開心。」
總教練閻家驊點出,挑戰盃中華隊除蔣淯安、李維哲兩名專職控球外,簡偉儒的穩定外線與能兼任後場兩個位置,就是入選最大主因。
閻家驊表示,「希望簡偉儒能有類似呂奇旻的功能性,把外線投出來,這是我對他的期許。」
對此,簡偉儒說,「自己7月初右手練習受傷,一開始加入集訓有點擔心,不過狀況調整得不錯,我會好好把握這次機會,把我擅長的表現出來,要兼打控球也沒問題,自己一定會努力拚!」
▲簡偉儒此次順利入選挑戰盃國手行列。(圖/記者魏立信攝)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
諾貝爾獎得主給青少年的18堂課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f000091430/products/0010507498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遵照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成功人士。由於諾貝爾獎是眾多國際性科學獎項中最具權威的大獎之一,因此,無論是在該獎項設立之初還是現今,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各行業的精英們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一生的殊榮或追求。
歷史上那些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成功者常常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艱辛,也正是他們的那種精神和對人生價值的正確領悟,為我們的現代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現今社會處在開放的時代,各種文明、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斷注入我們的生活中,物質供應也達到了一個豐裕的地步;人們似乎更加願意去享受這種物質文明所帶來的種種成果,從而放鬆了努力的步伐。受其影響最深的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青少年將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幫助他們找到獲取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正確方法,我們精心選編了影響眾多諾貝爾獎得主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功的十八種觀念,在本書中來探討人生和事業這一恆久話題,以饗廣大青少年朋友。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未必都需要得到一次諾貝爾獎,但是若我們遵循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忠告,吸取他們人生成功經驗之精華,找到從平凡到偉大的最為可行的途徑,從而跨越障礙、避開陷阱而一步步地前進,成就一番事業。下面我們就翻開書頁,開始與這些智者之間的對話吧!
除了自己,沒人能宣告你的失敗
魯道夫.奧伊肯(一八四六—一九二六),德國哲學家。一九二六年生於德國東弗里西亞奧利希城一個郵局管理人家庭,自小喜歡深思人生,酷愛讀書。一八六三年入格丁根大學,主要興趣是古代哲學和歷史,特別喜歡亞里斯多德。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員。一八七一年任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一八七四年起任德國耶拿大學教授,直至一九二○年退休。四十多年中,每天黎明前他都會在河邊林間空地講學,深受學生歡迎。其間,曾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
奧伊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精神生活哲學」,在哲學史上屬於生命哲學的一類,與狄爾泰、柏格森等並列。他認為哲學不應以抽象的概念為中心,而應該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為中心。主要著作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一八九○)、《為精神生活的內容而戰鬥》(一八九六)、《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一九○八)、《認識與生命》(一九一二)、《當代倫理學與精神生活的關係》(一九一三)、《奧伊肯論文集》(一九一四)、《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一九一八)、《人生回顧》(一九二○)等。他的作品文字曉暢易懂,毫無康德、黑格爾式文體的晦澀,洋溢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熱情。
一九○八年,由於「他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他對思想的貫通能力、他廣闊的觀察,以及他在無數作品中,辯解並闡釋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哲學時,所流露的熱誠與力量」,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為《精神生活漫筆》,奧伊肯是第二位非文學家的該獎得主。
魯道夫.奧伊肯曾說:「人生與其說是外在的克服,不如說是內在的前進;與其說是目的的完全達成,不如說是力的覺醒與動力。」
穆罕默德.阿里,美國職業拳擊運動員,曾被《體育畫報》雜誌評為二十世紀最佳運動員,其「拳王」之譽名滿全球。
在阿里的人生信條中,一直支撐他取得勝利的是這樣一句話:「我絕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
在無數的拳擊比賽中,阿里始終把自己看作是最強大的,他一直信奉這樣一句話:只要自己相信自己會勝利,那麼,就沒有人能擊敗我。這種信念,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在阿里的自述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在十二歲時就知道我將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
在我的每一場業餘拳擊比賽中,我總是機動防守、猛擊對方並最後獲勝。我拍著胸脯,吹噓自己多麼出色,我一直都知道,我就是知道,我比戈爾熱?喬治(美國職業摔角運動員,將摔角與表演相結合,成功獲得票房佳績)可愛得多。我還知道,我能比他賣出更多的票。
我並不孤獨,很多同學都參加學校拳擊訓練,我們總是談論成為下屆拳擊冠軍。有一位教師認為我是個說大話的人。她看不起我們,根本不相信我們的潛力。有一天,我們正在走廊裡比畫著拳擊姿勢,她走過來,眼睛直盯著我說:「你永遠不會有出息的。」
十七歲的時候,我在路易斯維爾戴上了金手套(意指獲得該次比賽的冠軍)。第二年,我在一九六○年羅馬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我成了全世界最出色的拳擊手!回家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那位教師上課的教室。我問她:「還記得你說我永遠不會有出息的話嗎?」
她看著我,一副吃驚的樣子。
「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我一邊說一邊抓著繫金牌的綢帶在她面前晃動,「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說完我把金牌放進口袋,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出那間教室。那個懷疑我潛力的教師,使我發誓要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而且我在十二歲時就知道我會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
「始終堅信自己會勝利」,正是有了這一最有力、最根本的人生信條的支撐,拳王阿里才走向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阿里曾經說:「我絕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我知道,一直知道,我絕沒有輸給別人。當我的時刻到來之時,我一定會奮起迎戰,並且擊敗對手。」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出現無數個對手,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向你挑戰。但是影響最終結果的關鍵,往往存在於自己的心裡、自己的內心深處。
商品訊息簡述:
作者: 馮麗莎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婦女與生活社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1/06/06
- 語言:繁體中文
諾貝爾獎得主給青少年的18堂課
商品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f000091430/products/0010507498
建築與美學的對話Ⅱ![]() | 土地使用規劃與財產權![]() | 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二版)![]() | |||
人與空間的對話:漢寶德看建築![]() | 最新建築相關法規實務全集![]() | 建築的設備教室:圖解建築設備入門,一次精通水、空氣、電力的基本知識和應用![]() | |||
西方古典建築範式的現代詮釋並以台灣當代建築為例![]() | 京都千二百年(下)![]() | 散步吧!臺南老宅新天地![]() |